当前页面 : 首页 > 资讯 > 正文 >

白河湾故事·历史传奇

来源:红五百科 时间: 2023-08-21 17:59:35

早穿棉袄午穿纱

围着火炉吃西瓜

这两句话,本是描写有关吐鲁番地理气候、人文风情的诗句,是对我国大西北沙漠地区气候特点的形象化写照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但在1958年,河南省新野县邑北二十里、白河南岸钮寨村的白河湾里,也曾发生过这样的真实情景。在那个物资匮乏、缺吃少穿的岁月里;在那个当时比较闭塞的穷乡僻壤;在那个没有保鲜设施的年代里,老百姓能在过年时,吃上蜜一般的大西瓜实属罕见。但这个不可思议的历史故事,却真实的发生了,的的确确有很多钮寨人,大冬天坐在家里,一边烤火一边吃着大西瓜!

白河,古称淯水,自北而南,由南阳流经新野,进入湖北、汇入汉江。三国时,刘备火烧新野、关羽在老白河上游,围沙成堰水淹曹兵,开闸放水处被称为“囊沙遗踪”,以及张飞大战鹊尾坡之“鹊尾烟云”,就在新野邑北二十里、新白河南岸钮寨村东南方向十余里。

自公元1570年、明隆庆四年,白河从新野岗头街向西改道,经后河村、樊集村流经钮寨村北以来,已由四百余年历史。历经白河洪水冲积泥沙,和风沙运动造陆,逐渐形成了钮寨村西、一个几千亩的诺大白河湾。

由于经年累月的风沙沉积,和白河洪水带来的泥沙叠加堆积,故而土地肥沃,造就了新野钮寨白河湾这块神奇的‘风水宝地’,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淳朴善良的钮寨人民。再加上钮寨先民世世代代的辛勤劳作,沿着白河岸边植树、营造防护林,又在白河滩里种下几十公倾的芭茅,不但惠及了众乡亲,而且,更有利于防风固沙,保护庄稼。

更让人欣慰的是,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,勤奋的钮寨人又紧挨防风林内侧(南边),自东而西种植了一排两公里长、十几公倾的桑叉经济林。既更有效地防风固沙、保护白河湾滩地农作物,免受风沙强烈袭击,又可养蚕编筐、制作桑叉销售,给钮寨百姓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利益,可谓一举多得!

正因如此,勤劳的钮寨人民,在这块物华天宝的白河湾滩地、在这片种瓜得瓜、种豆得豆的神奇土地上,除了种植小麦谷子、玉米红薯、大豆高粱等粮食作物,还种植棉花黄麻、花生西瓜、芝麻绿豆、林果蔬菜等经济作物,使这个被白河三面环抱的古村寨,一年四季花开花落、瓜果飘香。

尤其是1958年夏季,钮寨人民在夏收之后的麦茬地里,种植红薯、花生、芝麻、谷子、绿豆和西瓜等秋季作物。并在芝麻、绿豆地里大量套种西瓜,且在周边空闲之地种上甜瓜、菜瓜、黄瓜、菜豆角等。后来又在缺苗断垄的花生、芝麻等地里补种了不少西瓜。当时,毕竟是大集体、生产队,什么‘芝麻绿豆撂下箩头’见怪不怪。现在就不一样了,都是合理密植。

1958年秋天,因雨水较多,花生、芝麻、绿豆等,因雨水淹死、病死的不少,唯独西瓜、甜瓜、菜瓜秧子长势旺盛,比较低洼处的瓜秧,甚至盖过了花生与芝麻的长势。因此,西瓜坐胎率较高、个生个成,可谓“滚瓜溜圆”。

然而,秋收之时,连绵的阴雨天气,造成了秋季农作物的收获困难!再加上当时全县各公社、各生产大队、各小队的青壮劳力,大都外出大炼钢铁、去鸭河修水库、去三门峡修铁路等,即上工。致使将要丰收的花生、红薯都“泡在泥地里”收不回来,造成未及时收回的玉米高粱,也多半发芽霉变。尽管当时各县、公社、大队暂停学生上课,帮助留守的老弱社员们抢收秋庄稼,怎耐力量微薄,大部分红薯、花生都腐烂在地里。因此,造成了五八年秋季粮食基本绝收的窘迫状况。就连晚茬西瓜和套种的西瓜,以及后来补种的西瓜都没有及时摘回家,除了被社员们摘吃的,绝大部分西瓜,后来都被风雪‘埋’在地里。

今天,咱们抛开五八年夏粮丰收、秋季丰产不丰收不讲,单说秋冬之交,在新野钮寨白河湾里,尤其是偏远的西河滩地,除了地势稍高一点的地块种上了冬小麦,大多数长满荒草和西瓜秧的洼地上,以及桑叉树林周边,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西瓜、甜瓜。

因当年秋冬气温偏高,西瓜不会受冻害而坏掉,即现在所说的‘暖冬’。因此,直到五八年立冬之后,只有少部分西瓜被父老乡亲们摘回家保存起来,大部分西瓜还被‘留’在钮寨西河沙滩地里,被天然屏障母亲河、及防护林“呵护”着,在自然环境下保存了起来!这才有了钮寨人民,在大冬天吃西瓜的情景!

据当年放牛娃薛建忠、人送外号‘薛大狗’说:1958年,所有农作物长势都比较良好,尤其是秋葫芦晚瓜长的更好,只是缺少劳动力,再加上受当时生产条件所限,都是手抠筐抬,庄稼都没能及时收回来,大多坏在地里了。

那年,他才十三四岁,经常和本村钮殿章一起给各自的生产队放牛犊。五八年冬至前后,他俩一起去西河滩里放牛羊,看到遍地都是大小不一的西瓜,他俩就挑大西瓜吃,由于天气较冷,吃的浑身直冒凉气,抱着膀子直打哆嗦。后来,他们学聪明了,两人分别找来干草和树叶点火烤着吃,西瓜烤热了打开直冒热气,人也烤暖和了,再吃就能吃出汗来。

另据本村理发师李全印描述:1958年冬,他到钮寨西河滩瓜庵里,给三个为生产队看瓜的“瓜把式”:钮太荣(钮国杰之父)、钮太祥(外号:黑蛋、钮国杰之八叔)、钮海勤(钮存发之父)理发,他们在瓜庵里一边烤火一边理发,其中两位看瓜人还从雪地里‘扒’来几个大西瓜,烤热了大家一起吃。在那个冰雪连天的白河湾里,他们烤着火、理着发、聊着天、吃着西瓜,其乐融融,别有一番滋味!堪称世外桃园般的景象!

还有一件名人轶事,更能说明情况。1958年11月份,在新野县政府机关工作的钮宏胜,因病在新野县人民卫生院住院,其钮寨老家里的钮太祥八叔,和钮存学大叔,到县卫生院去看望他,二人临走时,顺便在钮寨西河滩里,摘了两个大西瓜背到县城,一个就有十几斤。他俩见到钮宏胜说:今年咱们西河滩里种的西瓜长势很好,不管是花生、谷子地里,还是芝麻、绿豆地里套种的西瓜,都是个生个成,现在西河滩里还是遍地西瓜。

钮宏胜收下西瓜后,就让机关通信员把两个西瓜带回机关去,吊在钮宏胜住室的二檩上,一直放到春节。

1959年2月7号、农历戊戌狗年,时值新春佳节、除夕之夜。新野县人民委员会机关人员会餐,参会人员八十余人,摆了十桌。会餐后,副县长安振华突然问钮宏胜说:你屋里吊着的两个大西瓜还在不在?拿出来让参会人员尝尝钮寨的大西瓜。钮宏胜立即回答说:还保存着哩!

于是,钮宏胜就让通信员小崔、小吴和他一起,把两个大西瓜从自己住室的二檩上取下来,送到县政府机关食堂,让炊事员切成西瓜条,端到参会人员的餐桌上,让大家品尝钮寨的大西瓜。正在大家高兴地吃着西瓜时,县长王佰珍发表讲话说:……今年气候适宜,白河两岸花生、西瓜大丰收,这两个大西瓜能放到今天,并且保存良好、又红又甜,我们大家吃着非常可口,这要感谢钮宏胜保存的好呀!

王县长说完,引起大家一阵称赞和哈哈大笑。这便是“新野县委除夕会餐、吃钮寨西瓜的故事”。

但凡瓜果蔬菜农作物采收后,都还有一个自熟期,尤其是瓜果蔬菜类更明显。钮寨父老乡亲们在立冬前后摘回家的晚茬西瓜,更容易保存,因天气较冷,并不需要特别的保存措施,尤其是长到七八成的西瓜,还要经过一个自熟期,一般都能保存到腊月。再加上钮寨西河滩里、在自然条件下保存下来的西瓜,钮寨人在1958年大冬天烤火吃西瓜,就顺理成章、堪称传奇了!

这便是“公社社员话五八,钮寨冬天吃西瓜”的真实故事。

关键词:

为您推荐

-